我在《迷人的老济南地名文化》之首篇里,选取了一个因一名奇男子而命名的地名。那么在紧接着的第二篇里我自然要选择两位奇女子出场了,因她们而得名的地名叫五里牌坊。五里牌坊原来位于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 ...
我在《迷人的老济南地名文化》之首篇里,选取了一个因一名奇男子而命名的地名。那么在紧接着的第二篇里我自然要选择两位奇女子出场了,因她们而得名的地名叫五里牌坊。 五里牌坊原来位于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,围绕此坊,曾先后建有“五里牌坊东街、西街、南街、北街”四条小街道。 曾经在这些街巷中流传的故事凄婉动人,有两位绝美的女子,心如玉美,亦如玉碎。 五里牌坊原址 现在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原来的牌坊和牌坊周边的街道遗址一半被宽阔的经十路覆盖,另一半则建起了综合体连城广场,是年轻人和老饕们乐不思蜀的地方。 连城广场 在解放前,济南府西城永绥门(今杆石桥附近)外大约五里地的地方有一片坟地。在坟地的北端有一座精工石刻小牌坊,高丈余,坐东面西。 因距离济南老城墙五里而得名 据传,在老济南,曾有陈姓姊妹二人,因父母无子,二人立志不嫁,奉养双亲,在双亲相继病逝后,二人卖掉所有家产为父母殓葬,然后双双缢死在其母棺侧。官府感其节孝,在此立“孝女坊”, 坊上刻有“绢七尺灵前至死不悔,随双亲于地下携手同行”及“旌孝双亲”之句,以示表彰。 网上找的类似图 在清朝嘉庆年间,在济南府西门内双忠祠侧,住着一位教书先生名为陈定九,主要靠为西门外几个村子的孩子教书养家。夫妇二人没有儿子,只生养了两个女儿,长女名志芳、次女名信芳,活泼可爱。陈夫人平时也帮街坊缝穷赚些家用,一家人虽然清贫,倒也饿不着自己。 可天有不测风云,一日陈定九教书归来,竟被惊马撞倒,踢伤了腰椎,卧床不起。这时陈夫人才不过四十岁,两个女儿也才十四、五岁,本来生活虽然急转直下,还可维持。谁曾想屋漏偏逢连阴雨,老太太竟因急火攻心而中风(估计是脑溢血之类症状)。从此,两位老人家双双卧床。 可是同姐姐志芳相比,居然还差了一大截。怎么说呢?二人站在一起,便自然能分出高下,就好像那西湖畔的小青姑娘站在了白娘子旁边。 如果非要形容一下志芳的美貌,勉强可以找到四个字“不可逼视”,因为任何人看她看的久了,要么自惭形秽,要么就要想入非非。 可在那个年月,嫁出去的女儿,泼出去的水——收不回来。女人一旦出嫁,只能一门心思相夫教子,伺候公婆,哪里还能照顾本家父母? 志芳和信芳灵犀相通,双双下了决心,伺候父母百年,都不嫁人了。二人靠着帮邻居们缝穷洗衣,到饮虎池、东流水挑些泉水勉强度日。 虽然周围的人们垂涎二女美貌的多如牛毛,但一看到两个卧床的老人无不打了退堂鼓。 就这样,在嘉庆六年间,两位老人先后故去,志芳和信芳卖掉全家所有像样的东西为二老置办丧事。街坊们佩服两女大孝,纷纷前来帮衬。更有许多早就相中了两女,打算娶回家中的青壮更是忙前忙后的像个孝子。 七天后,乡邻惊讶地发现,两女竟然在父母的棺材前双双自缢。 她们居然早就萌生死志,既要为父母养老送终,还要与父母共赴黄泉。 “孝女坊”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毁坏,遗址原在五里牌坊北街13号刘梅清院内(《槐荫文史资料选辑》)。 衰哉吾妹兮,生不逢时。 痛哉吾妹兮,死此乱离。 悠悠我思兮,泣涕涟如。 独存汝名兮,万古无遗。 是为《迷人的老济南地名文化》第二篇。 新人原创不易,求关注,求转发,求点赞,求评论。 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838977226415800844/ |